您现在的位置是 :网站首页 | 会员随笔和境外趣闻 | | 正文
 
日本文化的四大来源及其组成(2)——关于日本的思考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19/1/25 阅读:3420次 【字体:

作者:叶其增

2. 来自中国的隋唐文化和儒家及佛教文化

    公元7世纪初(对比中国,隋581-618,唐618-907),日本推古天皇(女)和圣德太子大力提倡学习中国文化,积极引进中国的儒家文化和佛教信仰。日本著名的佛寺如奈良法隆寺,大阪四天王寺,奈良东大寺,奈良唐招提寺等等都是那个时代开始后的建筑。学习唐朝的政治体制,推行大化革新。从此,日本努力学习中国的隋唐文明,逐渐脱离了原始生活方式,走上了文明之路。公元607年开始的250年间,日本派出19批遣隋使,遣唐使,共计约20,000人,先后到中国学习隋,唐朝的文化和技术。这些文化技术至今对日本人仍有巨大的影响,所以日本人都说,他们的文化都来自中国。

 


 

    我感觉到,唐文化和儒家文化及佛教文化对日本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精神向往方面。中国文化的传入,使日本人从对自然神的单一崇拜变成了多元崇拜。佛教的包容性和对大千世界的宽广又空灵的解说,既能同日本原始的神道很好地契合,又显然比原始自然崇拜有更高更美妙的境界,让生活在封闭世界里又时常被自然灾害搞得神魂颠倒的日本人有豁然开朗的愉悦和如释重负的轻松。佛教并不排斥神教,这恰恰给了日本人追求佛教的动力。儒家所宣扬的“温,良,恭,俭,让”,“礼,义,廉,耻,信”,给了本来在自然魔力面前充满敬畏又不知所措的日本人做人和行动的准则。“温,良,恭,俭,让,”给了他们行为举止的规则和规范,“礼,义,廉,耻,信”告诉他们行为举止背后的道德出发点。所以, 这十个字所代表的准则对日本民族产生了巨大的深刻的影响,直到今天,仍在左右和指挥着日本人的一举一动。日本人的讲究礼仪,尊守规矩,守护时间,恪守信用,克己自律,尊重对手,团队精神等都来自于儒家为中心的中国文化。日本人称自己为大和民族。 “大和” 两字日本人发音为YAMATO, 以此代替公元5世纪时建立的古坟时代的“邪马台”国,而大和的“和”字正是源自于儒家的和为贵的意思,是中国文化传入日本的结果。

     二,生活方式方面。伴随着唐文化及儒文化和佛文化的传入,中国唐朝的先进的技术,以及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也源源不断地传入日本,让日本孤岛上处于未开化或半开化的人民一下子跨越了许多世纪,从原始状态快速地进入了文明社会。从建筑,装修,筑路,造桥,农耕,稻种,栽培,茶叶,花卉,艺术,到茶道,花道,剑道,马术,歌舞,书法,文字(汉字及假名),语言(唐音,吴音),绘画,装裱,瓷器,陶器,扇子,雨伞,碗筷,拖鞋,凉席(榻榻米),家具,烹饪,等等,日本从中国获得了一个崭新的世界。更有医学,草药,针灸,推拿,等等,一切一切,都从长安,洛阳,扬州,苏州,宁波传到了日本。千年古都京都的城市规划就是一半模仿长安,一半模仿洛阳,而长安城和洛阳城是唐代中国的两个巨型中心——西都和东都。在大约300年的时间里,可以说在日本(主要在奈良京都等近畿地区)复制了一个唐朝。唐朝是一个极度开放的充满自信的大帝国,对来自中国以外的要求都毫不吝啬。因为在唐朝人的心里,中国就是世界,世界就是中国(A nation in the center of the world)。在唐的眼里,日本根本就不是什么玩意儿。

    需要说明的是(绝对本人个人看法),唐朝300年间中国和日本的交往极其频繁,日本复制了大量的唐朝的精致文化。但是,这样的局面唐朝以后发生了变化。宋朝时中日交流日趋变冷,元是蒙古族统治,明采取闭关海禁政策,清又是外族统治。宋元明清四朝,中日间交流停止。中国自身在宋,元,明,清长达900多年过程中,由于外族统治,华夏文化本身发生了变异。宋中期开始不断南侵骚扰的金国女真人,元和清时期统治中国的蒙古族人和满族人都是北方骑马民族。游牧民族的粗犷,彪悍,好大,自负的性格特性逐渐渗入中原文化。这一影响至今痕迹依旧。中国人说话谈吐粗声大气,行为举止大大咧咧,这些举止是不是都是在浩渺的草原上养成的?草原辽阔,你细声细气对方能听到吗?

     现代中国人国民性中的某些缺陷并非我华夏民族所固有,实是那数百年间落后粗放的草原奴隶制部落文化对经过长期沉淀形成的精细先进的农耕文明侵蚀所致。

     唐承汉制,汉唐文化是当时世界文化的极致。 汉唐文化属于农业耕作文明,其特征是地域的固定和历史的积淀相结合。固定于土地上的文化容易形成积淀从而使其精致化。因此相对于飘忽游离的游牧文化,汉唐文化属于顶级的精致文化,或者精密文化。日本在复制了精致的唐文化以后的数百年时间里同中国的交流中断,于是,精致的唐朝文化在日本保存了下来,并得以固化。所以,在日本,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古建筑都是真正的唐式建筑,和服就是唐朝流行的服装,木塔都是唐式古塔,花道,茶道,剑道,歌舞伎等艺术,见面鞠躬,分别弯腰之礼仪,一切一切都是中国的唐式遗产。现代日本人对精致的极端追求,对产品规格质量的精益求精,也可以从唐朝中国人的习惯中找到原因。

     遗憾的是,唐的文化在中国已几乎荡然无存。元朝破坏多建树少,唐宋文化基本消失;明朝恢复不少中原文化,但也是在元朝破坏的基础上的恢复;清朝聪明的皇帝们在带进满文化的同时(留辫,马褂),倒是很重视中原文明的开发利用。所以,我们现在讲的中华文化的地标性东西基本都是明清的产物---长城,故宫,西安古城,南京城墙,苏州古城,苏州园林,承德避暑山庄,平遥古城,昆曲,京剧等等,哪一样不是明清遗产。中国的代表性传统服装,外国人叫Chinese Dress(日本人称为チャイナドレス)其实是满族旗人的服装,我们叫旗袍(和马褂)。由于草原寒冷所以旗袍和马褂都要紧紧包箍身体御寒,领子高高竖起是为了挡风。 想不到这一款主要为御寒,紧包身体而让女性身材玲珑凸显,其实穿着很不方便的服装,如今居然会因一个风靡世界的词汇“性感”,而让全世界惊艳无比。

     而我要说,更具飘逸感和变化感,也更富文化感和华夏式美感的传统服装应该是唐朝的服装。大大的斜襟,宽松的低领,让视肥美为性感的唐朝妇女若有若无地展现自己的身段;可粗可细的腰带,飘逸玲珑的长裙,配上变化多端的頭饰,再搭上精致的木屐拖鞋,让女性尽显风情万种。木屐敲击地板形成的哒哒响声,是女人在告诉男人,我时刻在你的身边。它让女人尽显窈窕,也让男人获得精神慰藉,或许还是维护家庭安定的道具。可惜的是,如今这些要么只能在电影里看到,要么只能到日本的大街小巷和寺庙里去寻找,它(她)们就是日本的国服--和服(Kimono)。

    而我,为辉煌的中华隋唐文明和生活方式而骄傲。

奈良唐招提寺,为唐朝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后设计建造。

现代日本街头身着和服的妇女。

现代中国展示的唐朝妇女服装,从中可以看出和服的来历。

中国古画里的唐代仕女服装,雍容大度。

日本茶道也来自唐朝。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苏州市外事学会 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案17045267号  联系电话:0512—67956692
网站维护:苏州市外事学会    电子信箱:wsxh@wb.suzhou.gov.cn    地址:苏州市姑苏区天薇巷1号广电2号楼7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