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大家好,这里是人民网视频访谈,我是许博。欢迎关注由外交部和人民网强国论坛联合推出的“外交·大家谈”系列访谈,今天直播间我们非常荣幸地为大家请到了外交部国际经济司司长张军,欢迎张司长!
张军:你好,大家好!
主持人:我们非常荣幸今天第一期请到我们的张司长。其实随着我们经济发展的速度,我们已经感受到,在这个世界舞台上中国的话语权份量是越来越重了,相信在这一方面张司长的感受最为直接,最为深刻,能不能先跟我们来分享一下这个感受?
张军:谢谢主持人,也再次跟网友朋友们说一声大家好,非常高兴有机会到人民网的强国论坛与大家就经济外交问题进行交流,也非常希望借今天这个机会能够从主持人这里,从网友朋友们这里得到一些智慧火花,我们共同为中国的经济外交献计献策,共同做好、做大、做强中国经济外交。
关于主持人刚才所提到的这个问题,我的感觉是确实如此。作为一名外交人员,我们深深地感到随着国家日益的强大,我们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越来越高,我们说话的份量越来越重,我们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所以我们经常听到外国朋友说,他们期待着听到中国声音,期待着得到中国方案,期待着中国能够在世界经济事务当中,当然也包括世界政治事务当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所以我觉得,我们这个感受是一致的。
主持人:刚才您也提到了一个关键词“经济外交”,这是不是意味着我国的经济外交时代已然到来了?
张军:经济外交作为一个概念,应该说它的兴起这几年才日渐热起来。经济外交越来越热,它同当前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大背景有密切的关系。我经常说从经济的角度看世界,第一,经济因素越来越成为影响国际关系当中的一个突出因素;第二,经济合作越来越成为调动大国关系走向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第三,也就是经济规则的竞争越来越成为影响世界的走势,建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秩序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成为各国综合竞争力竞争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我们现在觉得经济外交已经上升到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事实上在我所参加的我们中国领导人的一系列重要国际活动以及接受外国领导人来访方面,经济话题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几乎大到世界经济形势,小到具体项目,都无所不谈,无所不包,所以可以这样说,中国的经济外交的时代已经到来了。
主持人:都离不开经济这个概念。
张军:所以我可以肯定地告诉你,对于中国来说,经济外交的时代已经到来。
主持人:经济外交的时代已经到来了。“经济外交”这个词又是近些年刚刚出现在我们的面前,我们究竟该如何理解这个概念?
张军:“经济”和“外交”显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有经济学,也有外交学。但是我们也必须说,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两者联系更加紧密,在这个世界上没有离开政治的经济,也没有离开经济的政治。从经济外交的角度来讲,如果一个大学教授,一个学者,他可能会花很长的时间,从一个学科的角度来讲经济外交。但是我的理解,经济外交也就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等国家领导人,国家的外交部门,国家的经济部门围绕着国际上的多边和双边的经济问题而开展的外交活动。就具体的形式上来讲无外乎两种:一是用经济手段来服务于外交目的;二是用外交手段来服务于经济目的。总的来说,还是服务国家利益这个大的前提。因为包含着两者的内涵,所以我们认为是相辅相成,我们把它称之为经济外交,实际上是总体外交的一个领域。
主持人:我记得外交部长王毅提到,中国外交现在的一个关键词就是“一个重点,两条主线”,以全面推动“一带一路”为重点,“一带一路”是现在大家非常关注的一个关键词。但是关于“一带一路”的意图其实有很多版本的解释,究竟我们该怎么样来理解?当时我们提出这个概念的考虑又是怎样的?
张军:首先我要说王毅部长关于中国外交2015年的工作重点,一个重点是指“一带一路”,两个主线是和平与发展,听了以后我既受鼓舞,也感到压力巨大。因为很多方面都涉及到经济外交工作,都属于经济外交的范畴。实际上它也是标志着我们中国外交不仅在世界政治事务当中,而且在世界经济事务当中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体现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一些鲜活的特征。
你刚才提到的“一带一路”的问题,确实我同你的感受是一样的,最近方方面面,无论是中国的媒体,西方的媒体,发达国家的媒体,发展中国家的媒体都在谈论这样一个话题。
主持人:都比较热衷于这样一个概念。
张军:有很多评论,我感觉在这些评论当中也有不少高见,有很多有建设性的看法和建议,但也必须要说,它也包含了一些基于政治意图的判断,甚至一些臆断。所以我非常感谢今天能够有机会跟您和网友朋友们一起来探讨这样一个话题。大家都知道,“一带一路”是2013年习近平主席访问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的时候提出来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总称。应该说提出来以后,尽管时间过去的并不多,但取得了一系列积极的进展,第一个进展就是得到了各方面广泛的响应,现在已经有6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和参与。第二个进展就是刚开始提出的这些设想正在进一步的细化,特别是正在向可操作性的方案迈进。第三个进展也是最近大家非常关注的,就是已经成立了相应的支撑性的机制,也就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这两个机制正在有序稳步向前迈进。第四个进展应该说有一些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的项目也在稳步地向前推进。
所以总的势头是非常好的,至于大家现在从不同的角度来解读“一带一路”,我觉得也可以理解,因为确实这样一个重大倡议的出台,你要给人家时间来接受它、认识它和理解它,也允许对它有一些不全面的看法。当然,如果是基于政治意图的偏见,我倒觉得那就没必要了。其实看了很多方方面面的评论,甚至是长篇大论的评论,我倒觉得他们想多了。因为我也参与了“一带一路”整体倡议的提出和到目前为止的各项工作,我认为,“一带一路”的出发点非常简单,无外乎就是两点:一是为了应对当前世界经济所带来的这些问题和挑战,为世界经济谋求新的动力。您也知道,当前世界经济总体上不景气,面临着很大的下行压力,也面临着需求疲弱、增长势头分化等一系列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靠什么?就是要靠寻找新的增长点,就是要靠解决制约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些瓶颈问题,基础设施滞后就是一个瓶颈,很大的问题就是缺乏资金。所以我们通过“一带一路”的提出,目的就是在于打造一个大范围的合作构架,让各方都参与进来,形成合力,形成一个更大范围的区域合作,形成广泛的互联互通。这样能够共同解决一些基础性的问题,谋求一些长远的增长点,最终的结果还是大家共同来享受好处,我们的目的还是要盘活经济,寻求一个共赢的结果,从世界经济的角度来讲,大家都面临着这样的问题,我们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有责任来努力做出贡献,应对这些问题。
二是我们也不需要躲着藏着,我们都知道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新常态,新常态有很多积极面,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包括我们自身发展质量的问题,区域不平衡的问题。同时中国经济也面临着一些新的形势,我们前面也聊到过这个问题,就是中国经济到底处在一个什么阶段。中国经济实际上现在面临着一些阶段性的新变化:第一个变化就是去年,中国已经由净资本引入国向净资本输出国在转变;第二个变化是中国在资本输出的过程当中也在带动着中国的产业向国外转移,由此也带来一些新的压力,我们也都知道我们面临着富余产能怎么样走向世界的问题。中国自己需要更大的发展空间,需要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联动,也需要国内和国外的联动,这样形成一个巨大的合作框架、一个合作的网络,既带动中国经济,也会更强有力的带动世界和区域经济。
所以从这两个角度来讲,我觉得应该说“一带一路”确确实实就是好事。一些人有一些其他的想法,我倒觉得这确实没有必要。我觉得你与其躲在远处去猜疑,莫不如早一点加入进来,投身其中,共同商量着怎么样推进这个进程,共同享受“一带一路”进程的有利结果。
主持人:您说得很对,我们大家是共同来下一盘棋,合作共赢才能产生利益最大化。刚才我们了解了“一带一路”的出发点以及目前的发展进度,那么“一带一路”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倡议呢?
张军:关于“一带一路”现在说法很多,包括有人说它是另一个版本的“马歇尔计划”,也有人把它形容成一部交响曲。就我们自己来讲,我们更多地倾向于认为它是整个欧亚大陆经济腾飞的两只翅膀,就是整个欧亚大陆这个大鹏腾飞的两只翅膀,这两只翅膀同时煽动起来,将为整个欧亚大陆,为亚太地区注入强大的活力。当然对于“一带一路”到底应该怎么看?它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倡议?我觉得说多了也不太容易记得清楚,也不一定能够解决我们一些朋友的疑惑。我认为可以把握住“三个是”和“三个不是”,第一个是,它是“一带一路”,是一个经济合作倡议,而不是搞地缘政治联盟或者是搞军事同盟的一个倡议。
主持人:我们一定以经济发展为核心、为先导。
张军:整个“一带一路”的核心我们把它放在五个方面,就是“五通”: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看得出来,主要的合作领域就是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投资、能源、产业、金融这些方面,所以我们不是想借“一带一路”搞什么势力范围,我们没有那样的意图,我们也没有那样的力量,我们更不想借此搞强人所难的事情。第二个是,“一带一路”是一个开放包容的进程,而不是要关起门来搞小圈子或者中国俱乐部。王毅外长曾经非常形象地说,“一带一路”是沿线各国一起合奏的一部交响乐,而不是中国自弹自唱的一部独奏曲,我觉得他非常形象地说明了“一带一路”的性质,就是要保持与各方面的开放,沿线各国都可以参与进来,我们对于谁参与,谁不参与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没有明确的说排除这个,吸纳那个,只要大家有意愿,能够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当中做出贡献,能够享受它带来的共赢的成果,我们都是欢迎的。
这也就说出第三个是,也就是“一带一路”目的是谋求合作共赢,而不是追求中国一家独享其利,这一点是非常清楚的。“一带一路”的指导思想就是要共商、共建、共享,我们就是要通过大家的共同参与,实现各国之间政策性的对接、机制性的对接、合作构架的对接,来产生大家服务各国共同利益的一个结果。所以对于“一带一路”,可以说它与“马歇尔计划”完全没有可比性,也根本不可能是另一个版本的“马歇尔计划”。我们希望各个方面都能够积极地参与进来,共同从“一带一路”的推进当中来寻求合作共赢的结果。同时我也想指出,不管其他一些人怎么想,怎么猜测,我们推进“一带一路”的决心是坚定的,“一带一路”必将稳步的向前推进下去。
主持人:我想刚才张司长所说的“一带一路”秉承着这种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态度,也是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很多国家的认可。随着“一带一路”概念的持续升温,与此同时,还有刚才您提到的丝路基金、亚投行这些机制受到更多人的关注,英、法、德、意纷纷申请要加入亚投行,在他们眼中已经认可到了这种开放包容心态,这是很好的。但是同时也要考虑,他们的加入,对于亚投行的投入和运行会不会产生一些影响?
张军:我觉得这样的顾虑是不必要的。我们从一开始就坚信亚投行应该是一个开放的多边金融机构。这几天舆论都集中在对亚投行的关注上,特别是在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提出要加入以后,关于亚投行未来的走向,包括对于中国推动建设亚投行的出发点和动机,亚投行是否遵循高标准的国际规则等等都有很多这样或者那样的议论,所以我想借今天这个机会再进一步地说明一下。
第一,中国推动建设亚投行绝不是单纯出于政治目的或者其他的自身考虑,而是要更好地通过亚投行的建设配合“一带一路”的推进,来解决当前世界经济面临的问题。我刚才已经讲到,世界经济不景气,下行压力大,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现实。而基础设施滞后又是一个现实,缺乏资金也是一个现实,靠现行的国际经济金融机构满足不了这个资金缺口。亚行曾经明确地在报告中提出,2020年之前,亚洲地区的基础设施资金缺口将每年达7300亿美元,这是一个巨大的缺口,我们希望通过亚投行这样一个机制的设立,能够解决这方面的问题,为世界经济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二,亚投行的成立是一个开放、包容的进程,亚投行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成为一个具有广泛代表性、高度专业性的多边金融机构,这也是我们的初衷。亚投行的管理模式必然是由参与亚投行的各个国家来共同商量确定,按照各国的共识来办,它不会是中国一家说了算。就算是我们想说了算,恐怕其他国家也不会同意。所以现在有人怀疑它是一个封闭的、中国主导的机构,这是没有道理的。再一点就是,目前也用不着怀疑亚投行就会取代亚行,取代世行,这是一种不现实的说法,也不是我们的初衷。我们的初衷就是通过亚投行,能够对现行的国际经济金融机构做一个补充,我们没有必要,也没有理由让它去取代亚行或者世界银行。
我可以告诉大家,目前亚投行的进展是良好的,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支持。你刚才说到的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近日做出了非常明确的表态。我相信亚投行有着广阔前景,因为它有两大先天优势:一是资金上的优势,有中国等一些有较强经济实力的国家为后盾,它的资金不应该存在问题;二是有广阔的市场空间,特别是依托于“一带一路”倡议,它在未来的投资项目上不用犯愁。所以我们有理由对亚投行的前景有很好的期待。希望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能够让它尽早地成立起来,能够站得住、走得远。
主持人:我们了解了亚投行建立的宗旨和背景,刚才您也说了,伴随着“一带一路”这个概念的出台,支撑它的一些机制有丝路基金,有亚投行,丝路基金跟亚投行之间又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张军:我认为丝路基金跟亚投行有非常高的一致性。第一,丝路基金的出发点也是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而设立的一个投融资平台,所以它们的大方向是一致的;第二,丝路基金的指导思想仍然是开放性、包容性,我们也欢迎方方面面能够共同参与进来,共同把这个基金做好;第三,一致性就在于丝路基金也是对现行的国际投融资机制的一个补充,目的也不是为了取代其他机制,也不是为了以它为杠杆来达到政治目的。所以整体上来讲,它的目的就是解决当前亚洲、亚太、欧亚等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融资需求,特别是为推进“一带一路”的推进能够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撑。
主持人:他们最终都是提供资金盘活、投融资这方面很强有力的支撑和依靠。我这里有一个消息,说有的国际机构认为,2014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还有人说2015年将会是“中国世纪”元年,对于这样一个“第一”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如何正视?
张军:这个问题我们也在关注,它的背景是这样的,去年世界银行的国际比较项目发表了一份报告,认为按照购买力平价法,也叫PPP计算法,中国的经济总量将在2014年超越美国。随后IMF也发表了类似的报告,前不久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里茨在《金融时报》上写了一篇文章,认为2015年将是“中国世纪”元年。这几个现象叠加在一起,就产生了一个中国将在经济总量上超越美国,政治影响上也超越美国的效应。
这里面必须要说一下,购买力平价计算法,也就是PPP计算法,虽然同汇率法一样也是计算各国经济实力的一种方法,但是在适用到发展中国家的时候,它确实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计算的精确度与实际情况差异比较大。比如按照购买力平价法计算,印尼的经济总量实际上比用汇率法算的总量高出两倍。去年用购买力平价法计算的中国的经济总量,中国的GDP是17.6万亿美元,但是按照汇率法的计算结果只有10.36万亿美元。所以我们说,可以参考购买力平价计算法,但不以购买力平价法作为计算中国经济总量的唯一标准。
关于你说到的中国和美国到底经济总量上谁是第一这个问题,个人有这么几点看法:第一,我们确实有理由感到骄傲,因为经过一代一代人的努力,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努力拼搏,全国人民上上下下齐心协力,终于把中国带上繁荣富强这条路,作为中国人我们感到骄傲。作为一个外交人,我的感受更深,走到哪里我总感觉我们的腰板更直,说话更有底气,这就是我们作为中国人的一种内心的感受。第二,我们必须要客观地看到中国所存在的差距,特别是同美国相比的差距。按购买力平价计算法,中国的人均GDP也不过是美国的五分之一,差距很大。况且我们在科技、军事等硬实力方面,以及在文化、教育等很多软实力方面,同美国还有很大差距。必须要承认,我们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按照联合国的标准,我们还有2亿多的贫困人口,这一点也是一个基本的现实。
第三,我更多地想对外国朋友说,还是要用一种正常的眼光和心态来看待中国的发展。中国的发展对其他国家,对全世界都是一个福音。按照国际经济机构的测算,去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率的贡献达到30%以上,我们并不在意是不是第一,我们在意的是全世界的共同发展。要说第一,我们很早以前就是第一了。我记得就在前天,基辛格博士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说,在历史上180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是排在世界第一的位置上的。所以现在是否一定要盯着“第一”这个问题,给出一个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世界各国携起手来共同加强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合作共赢的目标。相反,每天斤斤计较,很在意自己是否还是第一,对中国没好处,对其他国家也没有好处。最终的结果可能仅仅是在这种在意中失去了时间,失去了机会。
主持人:我觉得张司长这句话说得特别好,对于排名是不是第一,我们已经不再重视这个数字了,而是越来越关注它实质化的体现。我相信在这么多年的发展过程当中,张司长对于我们中国在世界这个舞台上的影响力的变化,您的感受是最为深刻的,有没有一些小例子来跟我们一起分享一下呢?
张军:说到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结合我的工作来说,在二十国集团机制里面就非常明显,结合去年我国主办APEC领导人会议看,也非常明显。纵向地看,我们在世界经济事务当中越来越深度地参与世界经济的重大决策,历史上,我们只不过是G8+5的一员,我曾经陪同胡主席参加过G8+5在法国的第一次对话会。那时虽然中国同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共同参与进去了,但是我们仍然是处在一个次要的地位上。现在我们是以一个平等的身份在参与G20事务,就世界重大经济金融问题提出中国方案,发挥中国影响。横向看,也是如此,还是以20国集团、以世界经济为例。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后,我们为救助世界经济所做的贡献,相信很多人还历历在目。面对欧债危机,我们在关键的时候愿意出手、敢于出手,为欧洲经济、世界经济做出重大贡献,这一点始终为人们津津乐道。金融危机以后,我们在面对外部风险增大,世界经济状况不佳的情况下,坚持采取负责任的经济政策,始终保持着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拉动世界经济承受了巨大的压力。这一点在国际上赢得了广泛赞誉,也体现了我们的负责任的建设性作用,体现了中国地位的提高。
我们也注意到,在去年举办APEC的过程中,我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可调动的资源为确保会议成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去年的APEC领导人会议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营造了一个又一个亮点。同2001年我们在上海初次举办APEC领导人会议相比,这次最重要的就是用自己的不懈努力推动会议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果,包括启动亚太自贸区进程,这是中国提出来的重要倡议。亚太自贸区这个设想原来提出过,但没有实质性地向前走,这次在我们的推动下,终于向前迈出了第一步。通过推动《APEC互联互通蓝图》、发表《亚太反腐败宣言》等重大成果,都体现了中国实力的上升和地位的提高。所以作为外交人员,我可以实实在在地告诉你,这种提高不是虚拟的,而是真实的。
主持人:确确实实是真心感受。我们中国有句话,叫做“一个问题总要分两个方面来看待”。一方面我们看到了这样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另一方面,我们要看到目前所面对的一些难题,比如说中国经济正在面对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关键期,还有前期政策消化期。在这样多变的环境当中,我们又应该注意去把握住哪些关键节点,能够让中国经济走得更稳一点呢?
张军: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好,非常重要的问题。当前,一方面我们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自身经济发展进入到新常态,包括“三期叠加”所带来的困难和挑战都是现实的。在刚刚召开的全国人大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很多重要的想法。从我们工作的角度来看,有几个方面至关重要:第一,要保持世界经济的总体向好态势,这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大的经济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世界经济出问题,冲击最大的也就是那些体量最大的,所以我们必须紧紧地盯住世界经济,防止出问题。事实上,习近平主席无论是出席20国集团峰会还是参加APEC领导人会议、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可能各国领导人们最关心的问题就是为世界经济把脉,防范风险,寻找新的增长。没有新增长点,恐怕一切都无从谈起。仅仅现在靠西方发达经济体的货币政策拯救不了世界经济。
主持人:任何的发展点都要借势而为,一定要看它的大环境和发展方向。
张军:第二,要完善和改革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发端于华尔街的国际金融危机已经说明了,建立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之上的全球经济治理体制仍很重要,但是已经难以适应变化了的世界。而新兴市场国家在世界经济当中还没有得到足够的发言权,怎么样能够让发达经济体、新兴市场经济体共同来为世界经济做贡献?那么就要改革、改进相应的体制,能够让新兴市场国家、发展中国家有强烈的积极性参与进来。否则的话,你只让他听命于你,又不给他相应的发言权,这是不合理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推动全球经济治理进一步改革,推进它的民主化。
第三,要解决中国当前的经济问题,解决全球的经济问题,就是要全力打造与新的形势变化相适应的区域和全球经济格局。我们去年提出亚太经济自贸区也是基于这一考虑,我们推进与周边国家的自贸区建设,包括中韩、中澳自贸区建设,积极与东盟国家继续推进RCEP,就是要通过这种大的合作构架,促进生产要素更合理流动,让大家进一步地形成互补优势,发挥各自潜能。习主席在G20峰会提出构建发展创新、增长联动、利益融合的开放型世界经济格局理念,就是为了既解决当前的问题,也能够解决更长远的问题。与此相关的,我们还是要坚定地推动走出去,现在我们在海外有两万多家中国企业,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步入新阶段,越来越多中国未来的GDP,更准确地讲GNP,也就是国民生产总值将越来越多地来自于中国企业在海外的生产行为。所以我们也要不断地建立起相应的支撑和服务体系,能够让中国企业在海外生存下去,发展起来,既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同时也为我们自身的发展创造更大的空间,带来更大的潜力。我讲得不一定很全面,只是很粗浅的看法。
主持人:您刚才说的这一点很重要,“走出去”是我们现在一直很关注的。我们不但要走出去,还要走得好、走得稳,在国外扎根下去,适应当地的环境,可能也需要很多外部机制的支持和帮助,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知道今年是联合国成立70周年,在这样一个重要的年份,肯定要举行一系列的峰会和纪念活动,习近平主席会出席这样的活动吗?中国对这样的峰会有什么期待?
张军:你说得很对,今年国际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就是纪念联合国成立70当年,当然也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战胜利70周年。联合国的70周年纪念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召开联合国发展峰会,正因为召开联合国发展峰会,我们也把今年称为“联合国发展年”。联合国今年的发展峰会主要的工作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交作业,因为在15年前世纪之交联合国制定了千年发展目标,也就是到2015年的时候,在减贫、教育、卫生等各个领域要实现一系列的目标,今年是交作业的年头,我们要通过发展峰会等一系列重要活动,对于千年发展目标的落实情况进行一个评估。目前来看,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总的来说是好的。
二是布置“新作业”,也就是落实2015年后发展议程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千年发展目标已经取得了良好的进展,但是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主题之一,是一个永久的课题。对于一些发展中国家来说,发展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对于很多西方发达国家来说,也面临着进一步发展的课题。所以制定一个良好的2015年后发展议程,对于各个方面都是有利的。我们要通过参与这个议程,在发展领域使我们的目标更高一些,领域更宽一些,取得的成果与人民的日常生活更接近一些,从而让世界上更多的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能够从中受益,这是今年联合国发展峰会的两项任务。
在这两个方面,中国都承担着重要的使命。第一,在千年发展目标的落实上,中国确实是优等生,完成得非常好。我几次听到潘基文秘书长在讲,如果不是有中国这样巨大的贡献,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落实情况将会比较差,我相信这是他的心里话。第二,在制定联合国2015年后发展议程方面,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也承担着非常重要的使命,我们要通过发展议程的制定,积极参与今年联合国在发展领域的活动,努力提出一些新思路、新思想,引导全球发展朝着正确的方向迈进,用新的发展观来指导各国的发展合作。要努力构建与新变化、新形势相适应的发展合作格局,包括建立发展伙伴关系等。大力推进南北合作、南南合作,共同努力解决发展领域的各种问题。我相信中国领导人将出席纪念联合国70周年有关活动,包括联合国发展峰会,这将给联合国的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将为发展领域的工作注入新的活力,也将在联合国事务当中进一步体现出中国负责任、建设性大国作用。
主持人:您刚才说到了一个关键词“发展”。这对于各个国家来说都是大家比较关注的一个关键词,中国也处在自己的发展之路上。在这条发展之路上,我们有成绩、有探索,我们追求的是,大家本着合作共赢、开放包容的心态,共同走好这条发展之路。
主持人:现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了,发展速度没有以前快了,可还是经常支持小国、穷国搞建设,我们对外援助投入是不是太多了?
张军:我注意到网上不时有这方面的议论,说明你的问题有一定代表性。我用三点来概括一下自己的看法,与大家分享:
第一,坚持正确的义利观是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开展合作的政策基石。人与人交往,常常是把情义因素放在重要位置,国家间交往,也是这个道理。过去,中国经济困难,在国际上受排挤,日子不好过。发展中国家给了我们很多帮助,包括将中国“抬进”联合国,这些我们一直铭记在心。现在我们日子比以前好过了,不能忘了那些穷哥们、老朋友,应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这是朋友间的互帮互助,是应该做的。
第二,中国的对外援助带来了互利共赢的结果。我们帮助其它发展中国家修道路、建医院、兴农业等,一方面是提供支持,分享中国发展经验,深化与各国的合作关系,同时也可以带动中国技术、中国商品、中国企业“走出去”。长远看,发展中国家经济好了,也有利于双方优势互补,加强经贸往来。所以,这对双方都有利,无论政治还是经济都是共赢。
第三,对有需要的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是中国的国际责任的一部分。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对全球和平与安全担有重责。中国还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持续发展,实力不断增强,说话份量越来越重。权利有了,责任当然随之而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其它发展中国家,推进全球发展合作,在全球治理中发挥作用,是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的具体体现,是发展中国家对我们的期待,也是其他国家的普遍做法。有些经济实力不强的国家,也积极参与国家发展合作。当然,我们也只能承担与自身发展水平一致的责任,绝不当土豪或冤大头。
主持人:听说明年中国要举办G20峰会,大家都很关注。同其他国际机制相比,G20有什么特点?我们为什么要主办G20峰会?
张军:中国将主办2016年G20峰会,这是我们在主办APEC领导人会议后开展的又一场主场外交行动。
同其他国际机制相比,G20的特点,用三个字概括就是“高、大、上”:一是地位高。G20被各国公认为国际经济合作首要论坛,是全球经济治理的上层建筑。二是体量大。G20是全球经济20强,人口占全球总量的66%、国内生产总值占90%、贸易总量占80%。三是上档次。G20讨论的是世界经济金融领域最核心、最前沿、最重大的问题,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发挥着定方向、定调子、定规则的作用。
中国一直是G20峰会的积极倡导者、参与者、贡献者。我在前面已经讲到,中国在应对金融危机中发挥了负责任、建设性作用。同时,为推动世界经济复苏、支持国际金融机构增资、推动全球经济治理变革等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可以说,没有中国的贡献,世界经济会更加困难,这一点也是G20成员公认的。
所以,由中国来主办G20峰会,是众望所归。目前,筹备工作已经开始,我们将全力做好工作,充分利用这次主场机会,在应对世界经济挑战、发掘世界经济增长动力、勾画世界发展愿景等方面,贡献中国智慧,提出中国方案,发挥中国作用。
主持人:去年中国主办APEC会议很成功,取得了很多成果。今年会有什么后续落实计划吗?会议通过的《北京反腐败宣言》应该对我们的反腐败工作也有促进作用吧?
张军:关于北京APEC会议,各位网友已经非常熟悉了,相信“APEC蓝”、雁栖湖、水立方等元素都给大家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会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包括决定启动亚太自贸区进程,批准亚太自贸区路线图,通过经济创新发展、改革与增长共识,互联互通蓝图等重要文件。会议还在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打造发展创新、增长联动、利益融合的开放型亚太经济格局,实现共同发展、繁荣和进步的亚太梦等方面达成广泛共识。
确实,通过《APEC北京反腐败宣言》,建立APEC反腐败执法合作网络,是会议的一个亮点。各方在打击腐败行为,加强在遣返或引渡腐败官员、没收和返还腐败资产等方面也达成了广泛的共识。
中方在宣言形成过程中发挥了主要作用。宣言的精神与我们在国内大力推动反腐败工作的宗旨是一致的,落实好这一成果可以有力地配合我国反腐败工作大局。此外,G20峰会的成果文件中,也写入了加强追逃追赃、资产返还等务实合作内容。这充分说明了国际社会对加强反腐败合作有了广泛的共识,对贪腐分子和潜在的腐败行为构成强有力的震慑。
今年的APEC领导人会议将于11月在菲律宾举行,按惯例中国领导人将出席会议。中方正在全面参与各项活动,推动会议深入有效落实已有共识,取得新的成果,推动APEC为促进亚太和全球经济增长作出新贡献。
主持人: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什么时候开始运营?有人说金砖国家建立开发银行的目的是挑战现有国际秩序和规则,真是这样吗?
张军:去年7月,金砖国家领导人福塔莱萨会晤宣布成立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目前,银行筹建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各国正在抓紧履行相关国内手续,初步计划在今年年底、明年年初开始运行。无论是从当前看,还是从长远看,建立金砖银行都有重要意义。
一是金砖银行有助于金砖国家应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目前金砖国家均或多或少面临经济风险和压力,也面临基础设施相当滞后的问题。通过金砖银行加强合作,为各国基础设施建设和可持续发展项目融资提供便利,有利于形成合力,优势互补,共同应对挑战,发掘更大发展动力。
二是金砖银行是国际经济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传统的国际金融机构存在较大资金缺口,特别是在基础设施领域,有关机构提供的资金远难满足实际需要。金砖银行的成立将有利于改善这一情况。
三是金砖银行有利于促进国际经济金融治理的民主化。金砖银行是第一个由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主导的国际性金融机构,秉持开放、包容、透明的原则。所有创始国平等出资,享有同样的投票权和发言权,体现了其不同于传统国际金融机构的特色,符合世界潮流,也符合绝大多数国家的期待。
关于你提到的问题,我知道这也是很多西方国家朋友的疑问。我想强调的是,中国历来是现有国际体系的参与者、建设者、贡献者。当前,国际格局与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现有国际体系自然也需要与时俱进。中国倡导成立金砖银行也好,主张对国际秩序和体系进行改革也好,都不是要将现有国际体系推倒重来,也不是要另起炉灶,而是创新完善,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国际治理法治化,维护好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正当权益,从而使这个世界更平等,更和谐。
主持人:刚才我们已经谈了很多关于经济外交的内容。网友“独钓寒江泪”问,世界上很多大国都在积极推行自己的经济外交政策,与他们相比,我们国家经济外交有哪些特点呢?
张军:我刚才已经谈到,经济外交是中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在国际事务中维护利益、发挥作用的重要抓手和着力点。新形势下的经济外交,也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应该说经济外交的指导思想、任务目标和工作重点同这一理念是一致的。结合自己的理解和工作经历,我认为中国经济外交有以下特点和特色:
一是发挥引领作用,无论是在应对金融危机等世界经济重大挑战,还是参与全球治理、推动经济金融治理体系改革,我们始终体现了担当精神,出思想、出方案、出举措、出资源,发挥了与大国地位相一致的建设性、负责任作用。
二是走在发展前面,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着力营造发展环境,拓展发展空间,维护发展利益。这几年中国公民和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外交机构也加大力度,全力构建服务支撑体系,保驾护航。
三是体现战略视野,主动进取,开拓创新,着眼世界和中国的发展需要,大力构建全面全方位合作格局。我们提出“一带一路”、亚太经贸区、金砖“大市场、大联通、大融通、大交流”等倡议,均展示了长远眼光,为中国和世界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四是倡导合作共嬴,大力推动构建全球、区域和双边伙伴关系,在与发展中国家合作中弘扬正确义利观,谋求共同发展、进步和繁荣。这是中国外交的重要特色,也与某些西方大国搞经济霸权完全不同,是中国的政策主张受到国际社会广泛欢迎和信任的重要原因。
我希望上面的概括是全面的。
主持人:网友“好想去旅游”问,博鳌论坛很快就要开幕了,有报道说今年参加博鳌论坛的外国元首是历届最多的,今年博鳌论坛的主题是什么?会不会又有新的经济外交理念提出?
张军:关于博鳌论坛,外交部发言人前几天已经做了专门的介绍。同你一样,我也在期待着这次论坛的召开。我认为这届论坛有几个亮点是值得期待的:
一是主题非常重要,这届论坛的主题是“亚洲新未来:迈向命运共同体”。这个主题应该说在当前形势下是亚洲各国共同关心的一个重要话题,相信各方的讨论也将有助于进一步凝聚共识,推动亚洲的发展。
二是同往届相比,这次论坛的参与度比较高。习主席将应邀出席开幕式并发表演讲,印尼总统佐科等1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将出席会议,可以说是一次重要的亚洲盛会。
三是目前各方对于“一带一路”、亚投行的推进情况都高度关注,相信各方深入交换意见,有助于进一步扩大共识,凝聚智慧。
去年中国成功的主办了APEC领导人会议,希望借助今年的博鳌论坛,我们能够进一步加强亚洲国家的团结合作,促进亚洲与世界的交流合作和共赢。
主持人:您曾是中国驻荷兰大使,有网友问,您眼中的荷兰是怎样的呢?
张军:确实我在荷兰工作了四年多,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也见证了中荷两国关系的发展。要问我对荷兰这个国家的印象,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说一下:
一是农业发达,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荷兰被称为欧洲的菜篮子,世界的后花园,农产品出口产值长期保持世界第二位的地位,在全球花卉市场上的占有量高达60%。目前,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无论从人口密度还是从经济结构看与荷兰有很多相似之处,我认为我们应该更多的学习借鉴荷兰的有益经验。
二是经济开放。荷兰是个小国,没有什么资源,经济的出路主要靠开放,特别是在贸易上,几百年来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对当前世界上的许多国家来说是一个非常有益的借鉴,有的国家老想搞保护主义,但是保护主义其实不可能保护自己。
三是追求创新。正因为资源少,荷兰非常重视从创新中找出路,找潜能,也贡献了很多有益的管理模式,使创新成为荷兰最大的资源。
我还有一点印象,就是荷兰的华侨华人非常可爱,他们远在他乡,却执着地传播着中华文化,大力推进双方的经贸合作,为两国关系和各领域合作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我必须打住了,否则有替荷兰做广告之嫌。
主持人:有网友问,国内公司对外进行贸易的时候如果受到了不公正待遇应该怎样维护自身权益?向哪里申请援助?
张军:这位网友提的问题有一定的普遍性。目前中国的对外经贸合作不断扩大,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货物贸易国,也在成为重要的对外投资国,既面临很多机遇,也有新的困难和挑战,包括发生贸易纠纷、摩擦和遭受不公平待遇。
关于在对外贸易中的维权问题,针对不同的情况,需要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很难一概而论。我可以讲几点大致的方向:一是要熟悉规则,做好对自己的保护工作;二是善用法律,要学会更多的走法律程序,用法律保护自己;三是加强与使领馆的沟通,寻求使馆有关部门的帮助。
张军:再次感谢主持人,也感谢网友们的关注和提问。从大家的关注中,我进一步感受到了理解和支持,也对中国外交、中国经济外交的未来更加充满信心。希望继续通过人民网和其他渠道与网友们保持联系,也欢迎大家到外交部国际经济司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