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网站首页 | 外事理论研讨 | | 正文
 
苏州的城乡一体化是否可以从国际上吸取一些经验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15/1/8 阅读:5047次 【字体:

----国际一体化的察与思考
(初稿)        叶其增    2015年1月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江苏时,叮嘱当地干部要深化城乡统筹,扎实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引自中国江苏网2014年12月15日)。
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我市的城乡一体化建设发展。2015年新年伊始,市委常委会就召开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关于全面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迈上新台阶的意见》。(引自苏州日报2015年1月5日)
当前,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正在成为中国的一个热词。苏州的城乡一体化发展获得了全国的注目,国家发改委已经批复苏州成为城乡一体化和新型城镇化的国家试点。可以说,城乡一体化是今后一个时期一项极为重要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作。
笔者多次访问过世界各国,对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城镇化,城乡一体建设和规划作过一些考察,有一定的感受。笔者拟就国外城乡一体化方面的所见所闻,所读所思,写一小文,以供有关领导和市民参考。拙文乃提纲框架,未作展开。另,限于笔者的认识水平,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城市超级化和逆城市化
从国际化的角度出发,从全球的视野看,当今城市化的趋势是超级城市化和逆城市化并行。
二战结束后,随着发达国家工业化的完成,大城市达到饱和,“城市病”蔓延,因此,60年代和70年代,西方国家出现富人向乡村流动,大城市向中小城市反向转移的趋势,大城市逐渐出现空洞化迹象。
但进入90年代后,信息技术产业日益繁荣。信息时代需要超大城市作为依托,形成信息流,人才流,技术流。因此,资料显示,纽约,伦敦,东京,洛杉矶,巴黎等超级大城市的规模和人口在信息时代初期的90年代又出现膨胀,形成一波扩张潮。这些城市在90年代至本世纪初的15年中,人口分别增加2%-8%不等。纽约,洛杉矶,伦敦等超级大城市在这15年到20年里,呈现房产泡沫,直到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笔者80年代访纽约时,那里的朋友告诉我纽约正在经历人口下降,而在2005年访美时,他们又说纽约在刚过去的10年里金融业,信息业和服务业的需求旺盛,增加了几十万人口。90年代至本世纪初的15-20年中,欧美其他的大城市也出现人口,产业,资金,技术等方面的集结。
不过,据笔者观察,总体来讲,在发达国家,大城市向中小城市,城镇向乡村逆转的态势并未根本改变。尤其是在信息时代的中后期,随着信息泡沫的破裂和信息技术手段的高级化推进,在大城市能办的事乡村也能办,而且可能办得更好,更方便,成本更低,生活条件更舒适。笔者曾访问过很多国外的中小城镇,深有感触。如集聚了苹果,英特尔,朗讯等无数科技巨头的美国创新中心硅谷就处于加州北部的旧金山湾岸的小城镇带,著名的三星电子总部出现在韩国的中型城市水原市,另外,一如我以前的有关纽约金融业的文章里谈到,纽约的金融业也在往周边的小城镇转移,如离曼哈顿60公里的康州格林尼治小镇,承担了纽约对冲基金的转移,这个区区6万人的小乡镇却集聚了全世界60%的对冲基金,等等。因此,我认为,信息化时代越是往后,逆城市化的趋势将越发明显。
所以,我观察分析,当今世界是城市超级化和逆城市化并存,逆城市化将逐步成为时代的潮流。
 
中等收入陷阱和城乡一体化
    城乡一体化是克服中等收入陷阱的一个重要抓手。现在常常在讨论当一国的人均GDP达到6000美元时,通常会出现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一个最明显的例子是拉美地区。我观察,拉美的中等收入陷阱其实正是“城乡巨大差距陷阱”。
拉美的根本问题就是在达到中等收入后,错误地忽视了城乡协调问题,拼命地推动拉美特色的城市化—超级都市开发的结果。
我多次访问过拉丁美洲国家,对拉美地区由于忽视城乡一体化发展而形成的社会和经济问题有深刻印象。全世界人口最多的超级城市很多都集中在拉美,如:墨西哥城人口达2300万,城市面积达2000平方公里,集中了全墨西哥60%的产业;巴西圣保罗市人口达3300万,面积达25万平方公里,包含周边地区的圣保罗集中了巴西全国65%的工业和其他产业;巴西里约热内卢人口700万,面积1400平方公里;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人口900万,面积1600平方公里;委内瑞拉首都加拉加斯人口500万等等。拉丁美洲人口有5亿5千万,城市人口4亿,其中70%居住2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
拉美国家在推进超级都市形成的同时,并没有重视村镇的规划和建设。导致城乡差别和大都会内部贫富差别不断扩大。
由于城乡差别巨大,拉美的许多农民往往集中移居大城市。城乡差距超大和城市化水平奇高的结果导致交通拥堵,贫民云集,空气污染,治安混乱,由此导致资本撤离,经济下降,民生失落。这就是所谓的“拉美病” 即所谓“中等收入陷阱”。 到过拉美城市的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高楼林立的市中心边上便是成片的连绵不断的贫民窟,那里匪帮横行,毒品泛滥,偷盗成风。本人曾在里约热内卢的海滩,圣保罗的市中心,(秘鲁首都)利马的商业区,墨西哥城的游览区等地多次耳闻目睹抢劫,偷盗等恶性事件,至今仍印象深刻。
因此,所谓拉美化陷阱其实就是“城乡巨大差距陷阱”,就是忽视乡镇合理发展从而促使大量农民离开土地涌向特大城市的后果。拉美的社会万象是我们当前探讨城乡一体化时的一个反面案例。
 
欧洲是城乡一体化的典范
从全球的范围看,欧洲是城市化水平尤其城乡一体化水平最高的地区。本人十多次访问过欧洲各国,对此深有感受。
客观上,欧洲的历史文化催生了城乡协调的理念。在欧洲历史上,除了在罗马时代形成过比较大的一统帝国,欧洲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都是无数的公国,侯国,小邦,小国互相独立。例如德国,即使俾斯麦在1866年结束了德国的分裂,建立了统一的德意志帝国(第二帝国),但德意志仍然是各个公国小邦自治。由于小邦分治,德国没有形成特大的超级城市,大都是中小城市和城镇。
2000多年前的希腊罗马是城邦社会自治体系,各自独立,互相交流。后来在漫长的中世纪,欧洲又形成了以基督教会为中心的乡镇文化。这形成了欧洲在历史上就重视乡村和乡镇规划建设的传统。
欧洲的城乡发展主要有以下特点:1,大城市特别是超级大都市少,而中小城市和具有城市相同功能的乡镇星罗棋布。2,中小城市和乡镇乡村的供电,供水,供气,邮电,通信,道路,铁路等基础设施水平等同甚至超过大城市。3,在小城市和乡镇,学校,医院,教堂,养老院,救护中心等各种社会设施一应俱全,质量很高。4,国家和省州各级对乡镇的建设提供资金支持,保证小城镇建设充满活力。5,为实现社会公正,在区域平衡政策方面制定了大量的法规,如德国就有《改善区域经济结构共同任务法》、《联邦区域规划纲要》、《区域经济政策的基本原则》等几十个法规,为区域平衡发展打下坚实的法制基础。6,在“等值化”理念下制定城乡平衡的规划,即在“农村与城市生活不同但价值同等”的理念指导下,开展城镇建设规划。规划先行,量财分步建设实施。
    德国,瑞士,奥地利,荷兰堪称欧洲城乡一体建设的佼佼者。本人多次访问过欧洲的大型跨国公司,他们的总部往往不在大城市,而在乡村。如80年代
我第一次访问瑞士大型跨国企业布勒集团(BUHLER),它的总部竟然设在只有5千人的乌兹维尔镇。那里的工人和农民,老板和员工无法分辨;雪山和草原,工厂和村镇融为一体。那是阿尔卑斯山麓的世外桃源,而她的产品却源源不断输往世界各地。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城乡一体化
欧洲在历史上形成了平等独立的传统,在这种传统的环境里,当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在欧洲加速时,原始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潮也迅速出现。圣西门,傅立叶等人对资本原始积累的残酷和不平等进行了严厉批判,对工业化而导致的“圈地运动”,对工业和农业的机械分离,原始工业化导致的乡镇社会格局的破坏进行了分析批判,提出了社会主义公社制的设想。另一个社会主义者欧文甚至跑到美国印第安纳州购买了3万英亩土地建设了一个“新和谐公社”,进行社会主义公社制的实验,试图在他的小天地里实现工业和农业,工人和农民,乡村和城镇的一体化合理的发展。这可能是城乡一体化的最早的主动实践。
后来,马克思,恩格斯在研究和继承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发展了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指出资本主义导致了社会的三大对立,即工农之间的对立,城乡之间的对立,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对立。在此基础上,为人类社会的科学发展指出了道路。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文中分析了资本主义的矛盾,指出所有的这些矛盾就是由于资本主义化而导致的不平衡。
在恩格斯所作的关于社会主义的预想中今天看来特别有意义的是以下各条:1,以全社会的名义占有和分配生产资料。2,保证所有社会资源被合理地分配使用,避免由于不合理使用导致的社会和自然资源的浪费。3,保证一切社会成员不分工农差别的富裕生活。4,以最小的资源成本和社会成本形成最大的合理的产出。5,在社会物质的充分涌流基础上全社会按需分配。6,在充分合理地享用社会物质的同时,社会所有成员不分工农阶层都在德,智,体,能各方面得到充分的个体发展。7,在此基础上,逐步消灭工农差别,城乡差别,脑老和体老差别,并最终消灭阶级差别。人类走向大同。
因此,可以这么说,当下的城乡一体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由之路,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研究总结了人类智慧的基础上早就为我们指出的一条科学道路。
 
以色列的城乡一体化的创新实践
说到城乡一体化就不得不谈到以色列。笔者访问过以色列,对它在城乡一体化的创新和特点深有感触。
以色列人口790万,面积2.5万平方公里,只有三个苏州那么大。政治上它与阿拉伯世界长期为敌,又缺乏国土战略纵深,处于十分险恶的境遇。自然资源上,绝大部分国土都处于沙漠地带,水源匮乏,环境恶劣。人种上,犹太人占76%,阿拉伯人占20%,其他各种族占4%,种族复杂,文化对立。但在这样险恶的环境里,以色列人在国土开发利用,工农业协调和城乡协调上却创造了奇迹。
第一,以色列建立了均衡的城市化体系,十分科学地控制了城市人口规模。
第一大城市特拉维夫人口40万,第二大城市海法28万,第三大城市里雄来锡安21万。其他的几个大城市人口都在10万左右。
第二,以色列在乡村创造了“基布兹”(Kibbut)公社体系。它是一种乡村公社制,从北到南遍布全国。以色列全国共建有270个“基布兹”,每个“基布兹”人口从300人到3000人不等。它是一种人民公社式的自治自产自给自足体系,以农为主,工农商学兵共存。 1,一切财产归公社全体成员所有。2,所有成员的衣,食,住,行,教,医,游,娱等一切开支由“基布兹”承担。3,共同劳动,合理分工,互相协作。4,民主管理,参与议政,民主决策,公开透明。5,产业布局科学合理,以农为主,不以农为限。在“基布兹”不仅有农业,还有工业,不仅有一般的加工业,也有最流行的高科技产业,还参与金融,物流,研发,外包等第三产业。在产业布局上形成同大城市和城镇的互动和互补。
由于“基布兹”参与了各种产业并得到国家支持,产生的利润又反哺农业,反哺社区的软件和硬件建设,形成了良性循环。我参观过好几个“基布兹”,那里的小学,幼儿园,餐厅,卫生院,养老院,商店,游乐园等一应俱全,其档次绝不亚于城市,那里人民都安居乐业。
    第三,以色列注重科学合理的国土开发规划。邀请国际一流专家讨论和研究国土开发的课题,以色列最著名的大学都参与研究,国家制定科学的严格的开发计划。多少面积建立多少城镇和设立多少“基布兹”都经过严格的论证,城市和乡村之间,城镇和“基布兹”之间,“基布兹”和“基布兹”之间的互动互补关系,都有详细的计划和论据。另外,犹太人定居点的布局,何时建立,如何应对阿拉伯人的反对和国际社会的关注等等,都有具体的计划和实施步骤。
    第四,以色列是国土环境最差的国家,只有三分之一的国土年降雨量达到300毫米,但它却创造了最先进的农业和农业技术。由于长期注重于合理科学的灌溉技术的开发,科学地改良土壤,以色列以“基布兹”为主体的仅占全国总人口不到5%的农业人口,养活了全国800万人,并有大量的素菜,水果,花卉,棉花出口国外。具有讽刺味道的是,有时巴勒斯坦人一边在游行抗议以色列,一边又在等待从以色列运来的素菜和水果。
    如上,以色列的工农协调,城乡一体对我们很是具有参考价值。
 
城乡一体化并非城乡一同化
    我理解,城乡一体化并不是简单的城乡一同化或一样化,不是简单地将大城市的硬件和软件拷贝到乡村和乡镇,而是在小城市和村镇的规划和建设中,吸取最新的理念,避免大城市建设中出现的教训,科学合理地规划和建设小城市和村镇,使城市和乡村的差别日益缩小,工业和农业的区别日益合理,让人口,资金,技术,人才,物流等可以在城市和乡镇的互相流通中毫无障碍。
    城乡一体化还要避免同一化。在规划建设和产业布局上要根据地域的特点引导设计。尤其在产业布局上要避免互相雷同,恶性竞争。
    欧洲在根据地域特点合理布局乡村产业方面有很好的经验。如荷兰由于地势低洼,靠近海洋,气候湿润,非常适合花卉的栽培,所以荷兰政府合理地布局了郁金香产业。在此基础上,又投资建立了全球最大的花卉拍卖市场。本人多次到访拍卖市场,亲眼看到荷兰的郁金香和花卉每天通过她的拍卖市场运送到世界各地。这推动了荷兰的农业,种植业,拍卖业,农业金融业,物流业,旅游业等产业。欧美市场消费的花卉中60%来自这里的花卉拍卖市场。
法国普罗旺斯地区阳光充足,气候适宜,因此当地合理地种植和开发薰衣草产业。从薰衣草种植开始,又开发出香精加工业,再发展到香水业,化妆品业,乃至带动了旅游业。
日本三重县松坂市是个小城市,在乡村产业开发中逐步开发出了著名的松坂牛养殖业。由于它的牛是精细化饲养,其肉质精细,美味可口,加上不断的广告宣传,使松坂牛肉在日本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松坂牛肉成了日本高档馈赠的代名词,价格最高时1公斤要卖到4000元人民币左右。笔者多次访问松坂,但当地的朋友一直没有用松坂牛肉招待我,因为实在太贵了。
此外,在欧美和日本还有许多小城市和乡镇,根据自身地域特点开发出了不同的产业,在工业,农业,旅游业,金融业,服务业,教育等方面形成自己的强大特色,从而以一个数千人或万把人的小城市或村镇跻身于世界著名城镇之列。如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威尔斯利小镇只有2千人左右,但该镇重视教育,100多年来形成了美国著名的威尔斯利女子学院。从这个小镇上走出了希拉里,奥尔布赖特,宋美龄,冰心等无数女界翘楚。
因此,小城镇只要合理设计,合理规划,合理建设,并且持之以恒,代代相继,定可以大有作为。关键是要避免人云亦云,人思亦思,人为亦为,避免机械照搬,生学硬套。
创新是城乡一体化成功的重要理念。

 相关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呢称:
 评论内容: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苏州市外事学会 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案17045267号  联系电话:0512—67956692
网站维护:苏州市外事学会    电子信箱:wsxh@wb.suzhou.gov.cn    地址:苏州市姑苏区天薇巷1号广电2号楼7楼